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le3uIZKrE
我一直對清大校史很有興趣,尤其是跟我的家鄉新竹土地的關係,加上之前剛上大一就在系上的課聽到王俊秀老師講述清大的校地史:由六燃、高爾夫球場跟雞蛋面公墓組合而成,成功湖是消防池、風雲樓原位址是軍官俱樂部,但只是大概帶到而已,所以就想要來聽他專門講述這個主題。這個演講真是精采,把梅校長率領清大的大家當初找校地的過程,參與其中的人事物講得鉅細靡遺。此演講作為第一場開場演講,也與原子爐、清華的建築甚至清華精神的演講有關係,再適合不過了。王俊秀老師也是對做校史很有興趣的學者-事實上大家都可以做校史,老師也呼籲、鼓勵大家作校園歷史偵探,做校園史學/公民史學,尤其是外縣市人經常就成為清華的過客(週一來上課,週五就匆匆地走),對清華這塊土地的歷史都不了解(我也是覺得要不是我是新竹人,我應該也不會對此這麼有興趣),包括我也是有想要搞清楚、更深入理解校史的熱忱,所以聽這演講很享受。
我對人的歷史比較沒興趣,對物的歷史較有興趣,但校地的選擇這點就會受到人影響左右,所以還是很重要,例如說梅校長很注重第五項潮濕問題,就是最大的關鍵是因為他不太喜歡潮濕的地方,所以他就不選了南港這個現在中央研究院在的位子,新竹風大但潮濕是還好,就選了新竹,一個人的決定就可以影響要清大的未來啊(現在還有很多台北人在抱怨為什麼不要設在台北),就像是梅校長對於通識教育的理念對於清大今日依舊影響深遠,選校地更是實實在在地跟我們現在清大的存在跟定位直接相關。
當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做決定的人是梅校長,但還是有眾多的因素會影響著他做這一個決定,清大會在新竹復校,跟原子爐有最大的關係,新竹有燃料 -天然瓦斯,沒錯,遠因就是原子爐需要安定的電跟能源,講者說寶山、竹東、苗栗都有木炭、油田,因此是充足的,新竹就是燃料中地中島。清大復校第一個設施就是原子爐以及原子研究所就知道這是清大在台復校的核心。當然也有可能會設置在高雄(也有高爾夫球場這種充足的用地)但是高雄的距離當時的中央政府台北太遠了,這樣總統要過來視察不太方便,最後就選擇了新竹。
原子爐方圓500公尺不住人,所以是放置在當時取得的校地中最偏僻的地方,其實聽演講的幾天前才有好奇過,為什麼女宿前面串連北校區跟南校區之間的道路會這麼窄,這下問題就解開了,如果它只是要通往學校最邊陲地區的一個原子爐的通道,何必做得很寬,難怪這麼窄,但沒想到的是現在已經變成交通要道、主要幹道,而且是唯一的通道,且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湖泊,還有樹木跟人行道,沒辦法再拓寬了。
既然要在台灣蓋一座學校,找校地是首要的,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清大設校是國家大事(講者還說交大在當時歷史背景並不是),在搶救學人之下,梅校長跟著蔣總統來,以免陷入水深火熱的共匪治理之中。清大最初只建立原子科學相關的,除了跟國家政策有關之外,反正之後會反攻大陸回去,也不會跟北京清華既有系所衝突,就把這個原子科學安插回去就好了,也不會有像現在陽明交大合併後相同學院、系所衝突的合併問題。在當時時代背景下,中共繼承的北京清華也可以被說是有資格繼續使用庚子賠款的,所以兩岸清華在搶,梅校長認為保護基金是首要目標,但不一定要復校,反正馬上就反攻大陸成功,也不用大費周章在台灣找個校地蓋,把錢專注用在北平的原本那個清華,台灣只是暫時的。當時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跟台大(前台北帝大)合作 ,這樣就不用復校。雖然講者沒有明說,但我想這是要表達所以清大會在新竹復校...落腳新竹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因為清大就在新竹復校了,這間學校就在新竹的土地上、空間之中了,不可避免地會跟當地有關係。新竹在日治時期有大面積的土地被日本人作為海軍第六燃料場使用,清大跟這一段歷史也脫不了關係,互相牽連著…
六燃是國民政府繼承自日本殖民政府的土地,理論上應該是公有地,那麼政府要怎麼處置就看當時如何分配了,因為跟燃料有關,很多生產區土地由中油接收,聽講者說,原本六燃的福利區在清大這一側(所以才會有軍官俱樂部),生產區在光復路對面宵夜街(清大夜市)一公頃沒拿到,因為在清大決定在此復校前一年變成銀行的地,可是我不知道當時這個銀行的地現在還有什麼蛛絲馬跡,因為據我所知,後來生產區很多地方都是拿來當作安置反攻大陸需要的人力之眷戶興建的軍村,也不是拿來作為中油用地,然後光復路南側除了清大外,反正都是國家的土地,還拿來分配給工研院跟光明新村,反正這裡本來就是一堆軍官宿舍(小時候就讀光復幼稚園,還有看到裡面的日治時期木造建築!) 是說光復路對面沒有了發展空間,所以清大要擴充校地只能要往南「靈魂校園」 (多墳墓之意),呈現出今日一直往山上擴張的樣貌,為什麼會這樣是有歷史緣由的。至於只有原子爐跟一個院、一個所 ,用的到這麼大嗎? 梅校長認為「先畫大一點,以後用的著」 確實現在還不夠,清大已經快要把光復路跟寶山路中間這一大半土地都用去了,假設交大博愛校區8公頃的地就足夠用或是跑去高雄,沒有跟著來清大隔壁這一塊土地,講者說有可能光復校區那一塊地(當時的日新營區)最後會變成清大的,不過「有交大比較好玩」,兩校這樣緊鄰確實是奇觀,也讓清交並列變成頂大理工的代表性名詞。
維基百科跟各處資料,包含清大官方本身的資料,都未言向新竹縣政府取得的土地究竟為何物,共有80甲由 新竹縣撥地,今天才知道原來是今日學生宿舍區的山丘跟高爾夫球場 (終於添補起來我認知的空缺),日治時期馬場(今新竹高商)的隔壁的高爾夫球場 是現在梅園的位置,聽說梅園可以看到中國遠影,而最後梅校長就長眠於此(講者說現在梅園還是校長住宅),這樣就可以一直同時俯觀新竹清華跟遠眺對岸清華了。
講者說,因為清大擴校到十八尖山山麓這一帶「原本在這的鹿場把人家幹掉」,所以幾年前副校長說要把梅花鹿引進在清大相思湖一帶,其實是有歷史脈絡,那時候聽到時大家都覺得很荒謬,但其實只是要重現原來這個環境有的物種而已。但因為背景已經不同了,現在已經是鄰近校地的這塊區域真的適合再度放養梅花鹿嗎?現在那裡是停車場有車流移動,還有人會經由此道路前往十八尖山、人社院等,更別說最危險的校浪-有犬殺之疑慮。能野外復育梅花鹿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這真的算是「野外」嗎,梅花鹿適合存活在這地方?所以這件事情當然也就沒繼續推動了。
是說那時候會願意給清大這麼多好處,是因為可以做原子彈反攻大陸(不是),明明只是一(研究)所大學,卻可以成為一所大學,代表當時國家真的很重視清大,以清大人的立場來說,當然是很高興能夠取得這麼多校地;但以新竹人的角度來說就會想說清大。所以清大應該也要為新竹貢獻點東西吧,例如有些新竹人會主張應該要同意清交之間的特二道路開闢,才能方便新竹人往返寶山路跟光復路之間;或者是南校區二期取得後,要把醫院蓋在這裡回饋鄉里而不是跑到桃園航空城等,清大用的可是新竹的地欸。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歷史發展中,清大其實已經起了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把高科技聚集在這裡,清大雖然一開始是原子科學為主,但隔壁的交大是電子為主,理工大學加上工研院在這裡,把翻轉台灣產業的關鍵: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帶進來了新竹,不然PTT有鄉民曾說「沒有竹科,新竹就是跟苗栗一樣的鄉下丘陵地」,所以講者說「梅校長開創了新竹」所言不假(當然要反過來說當初選桃園或新竹建立科學園區,事實上大學對園區沒有幫助,是工研院在這裡才選了新竹,反而是園區救了清交大,因為需要理工人才,變成頂尖大學,總之是相輔相成)。要滿足原子爐的設置條件,所以不能有既有的聚落,最後締造了新竹如此的聚集效應...我想,身為清華、新竹人,不得不知清華事。
因為王俊秀老師的特色就是雜談,講了很多細碎的項目,每一個都蠻有趣的,所以容我也用筆記式的方式記錄下來。
講者都會特別點出遺址留下來現在地的遺跡,我對這種歷史的殘存超有興趣的,例如赤土崎這個地名,現在留於赤土崎二街、赤土崎停車場,還有清大隔壁的水源地還在(今日校友體育館隔壁那座牆就是,其實就是現在的自來水廠),還有坐83公車會經過雞蛋面等,想說之前也有老師說坐藍1會經過水源地、182會經過過溝等,我就寫了一篇新竹市的老公車站名的部落格,想要整理列出這些公車站名中留下來的歷史地名https://taiwangordoncheng.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29.html
竹教大以前是中師範學校分部,當然原本也是獨立的新竹師範學校,後來才併入成為中師第二部,這跟清大的歷史脈絡雖未有直接相關,但也是清大現在校地的範圍的上面發生的歷史,而且要說的話反而才是更早在新竹這塊土地的,只不過那是另一個脈絡,這就引申到一個問題:竹教大的歷史算是清大歷史的一部分嗎?或是清大如果想要跟新竹更有連結 (如社區大學),是不是要透過竹教這個媒介呢?
當時以台北的月涵堂作為籌備處,原來這就是今日變成台北政經學院的地方,之前還有疑惑過清大為什麼在台北金華一帶會有土地,疑問解開了。
成功湖絕對不是鄭成功的脈絡,我雖然本來未如此認為,但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何稱作成功湖,居然是跟聯合國 Lake success有關。至於它的來歷,肯定不是我小時候謠傳的被炸彈炸出來,也不是像隔壁竹湖復校後用挖的,也不是像相思湖是自然湖泊,而是六燃留下來的消防池。
在這一次演講裡面有聽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原來清大是有寶山校地的,清華的土地有10公頃校地在寶山,隱藏版,沒人知道在哪,連講者都不知道。以前不知道座什麼園區,但可能後來就不做了,宜蘭本來有29公頃也放棄,還給蘭陽,就變成高鐵用地。前校長說之前是有一群老師們合資在寶山買了山林地,拿來蓋住宅,但是校地一事應該是誤會。之後有一個聽眾有查到「在清華的總務處保管處「土地房屋」中找到答案了!原來就在鄰近寶山第二水庫的「大壢」大壢段下大壢小段(面積為101,134平方公尺),但目前仍不知道為何在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上列為「無法使用校地」;由於鄰近寶山第二水庫,猜想可能與校地所在的「環境」有關,並不適合使用,因此始終無法興建校舍,而呈現閒置狀態。」我有嘗試根據地段去查找,但那一代全都是樹林,所以最後到底在哪裡仍成謎。
當時已經排除掉天氣潮濕等等因素,但有礙於當時時代背景跟技術讓人可以考慮到的範圍很有限,都不知道有三條斷層在清華附近,當時應該是想都沒想過要把這列入復校的考量標準之一,所以要看當時的決定,果然不能從現代的眼光來評斷其對錯,而是要回到當時時代背景。
上海大學本來是要在光復中學的地,當時光復中學補習學校辦的不好,還要賣給清大,確實現在清大的隔壁坐落這麼一所學校,初來乍到者常常以為是很好的學校甚至是清大附中,但新竹人的我知道,這可是國中升學時分數敬陪末座的學校,跟清大天差地遠...
有同學的回饋是清華故事都是鬼故事,所以可以聽到其他清華的故事很不錯,確實,因為清大後半段的校地基本上都是前墓地,所以校地開發過程要大量搬動墳墓、清葬,也要做儀式跟好兄弟好相處,至於為什麼清大可以使用墓地作為校地,不會有墓主生氣問題或是古蹟保存的爭議嗎,這也有同學發問,我也有問過邱鴻霖老師,但那時老師請我參閱靈魂與歷史的脈動 一書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