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台灣 (Taiwan) 的Gordon Cheng!我的網誌裡有電影觀後感、維基、科學、旅遊之類的文章。 其中以電影觀後感為最大宗,但觀賞時請注意每篇都是雷;即每篇都劇透。若想看我的觀後感,又不破壞興致,建議觀賞完電影再看喔! (抱歉,本人不擅於編寫無雷觀後感)
2023年12月26日
新竹客運5670停駛前夕-竹48線之行
2023年11月28日
新竹市特二道路路廊現況
在討論清大要蓋環校機車道,或是討論寶山路跟光復路之間要往返很麻煩,抑或是在討論園區常常塞爆因為進出竹科的路太少,也可能是在討論2021年版新竹輕軌的走法時,有時候就會談到「特二道路」,究竟特二道路 到底是什麼呢?
基本上是沿著清交的中間通過 (兩條清交小徑以及田地會被滅掉),唯獨碩齋與其他宿舍中間會被一刀兩斷,是唯一會吃到清大校地之處,不管最後是有要開一條路直接劃過去,還是有高架輕軌從上通過,對這裡的景觀影響都不小
2023年11月27日
清大學校新汽機車停車場啟用 (光復路二段155巷:成功100號停車專區)
從9月就已經在關注了,當時想說啟用我再把這詳細資訊分享給大家,不然太早講也沒用,門不能過、停車場也不能停,到現在終於啟用了
真巧,我幾天前才在想到底是開放了沒,原來11/23就啟用了,就藉這篇宣傳給大家知道
https://guard.site.nthu.edu.tw/p/406-1168-259352,r51.php?Lang=zh-tw
這停車場有趣的地方是它是位於校外的學校停車場,用的地是原本的海軍新村,國防部的土地,之前校方在回應學生說機車塔、成功湖畔停車場位置不夠時,除了說可以去停南門停車場,還有揭示已經有跟國防部洽談
一開始我以為國防部的地是指清大夜市裡面,畢竟那邊有上忠貞新村、敬軍營區等國防部的空地,想說停在清夜內還是很遠的說
等等 光復路二段155巷,不也是校外,那還不是一樣?
「啊停在校外,這裡距離清大西門北門都很遠欸」
所以第二個亮點就是校方為此開了新的小門,因為其實從地圖可以看到,這裡其實是在學校旁邊
只是長年都被圍牆跟護城河 (誤)分開
以下介紹
光復路二段155巷就是海軍新村站這裡,但不是比較近的這個165巷 (老爺旅館),是鄰近的下一個巷口,要走超過半邊天右轉才是
2023年9月9日
代孕科技的參與資格
關鍵字:代孕生殖、人工生殖法、生育自由、同性婚姻、家庭權、輔助生殖技術
一、前言
我國已經完成人工生殖法立法,開放使用捐精卵、體外受精、胚胎植入等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但由於「以治療不孕為目的」故只開放被認為「本來就可以」生育的異性戀使用此技術。然而這僅限妻子還可以使用自己的子宮,如果無法提供子宮,依現行法律無法使用人工生殖。因此現在也有開放代理孕母的傾向,以彌補人工輔助生殖的最後一塊拼圖。然而以上都是由異性戀為中心去構想的,還不是對所有人都友善的一套制度,本文試圖打造出一個我認為更好的代孕藍圖,但當然代孕的議題牽涉甚廣,故本文先著重在「誰可以參與、使用這項科技?」
女同性戀只要找精求子、妻子的子宮疾病無法親自生育、男同性戀找代孕等,在我國都尚不合法,這個生殖需求確實存在,但按現況只能只能違法或是去國外進行,我國法律要怎麼回應這些需求,本文不討論這些途徑而來的小孩該如何認定親子關係,直接來想在我國是合法開放的情境。
人工生殖中之代孕的技術相當成熟,想做都能做到了吧,那目前的癥結就在於法律限制了沒辦法使用這個技術,因此好奇法律為什麼如此限制?真的要這樣限制嗎?這個技術是否能讓更多人使用呢?
如果說生小孩是社會責任(而不只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的傳統觀念),那我們是否也該提供目前已經可行的技術給一些族群的人突破生理限制呢?讓他們也可以盡到對國家、社會的責任,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好。
相較於其他國家,有些甚至是開放營利的商業代孕,代孕在我國連合法使用的層級都沒有。我認為這種私領域的事情,契約雙方他們自己談好同意就好,外人不用做出太多的干涉,但有些人連談好、訂定契約的自由都沒有,因為按現行法律,代孕契約是違反公序良俗,契約本身就無效,更不用說訂定內容了。
2023年8月25日
台灣單一性別學校的歷史脈絡
一、前言
研究歷史有一個管道是從自己的所居住的家鄉出發,上一次已經研究過我家門前的小路,這一次繼續從這脈絡出發,我的住家附近就有兩所性別化的學校:新竹高中跟新竹女中,同時也是竹竹苗區的第一志願學校(撇除新興且比較特殊的實驗高中的話),如果能夠考上並就讀在通勤上想必非常方便。畢竟是同一個生活圈,在我的成長過程經常會看到穿著卡其色制服,所謂「竹中的大哥哥」都會往返東山街,或是在東山街消費。雖然最後我並沒有就讀新竹高中,但這仍是很值得研究的。因此由此為出發點,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只有一個性別的學校呢?
我們都知道這些區分男女的第一志願學校,基本上校史都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初日治時期要創立這些學校呢?以性別的角度來說,日治時期是台灣女性首度有機會廣泛地接受教育、並參與公共空間的時代,由此可見日治時期致力於培育新女性,自然會使用學校做為這場域。那麼,為什麼戰後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仍繼續使用這種性別分開的學校的。以前男女會分班,到高中甚至直接分成不同學校,但今日男女分班已經取消了,單一性別的高中卻依然存在。要探討為什麼這可能有點困難,但本文試圖用歷史脈絡的角度去看單一性別學校的演變。
剛好性別相關的課程也在思考性別隔離的理由,社會中有太多性別隔離的場域了,舉凡體育競賽、宿舍、廁所、更衣室,乃至於學校。再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我是一個不符合主流「順性別」的人,在遇到性別區分的場合時常都會感到尷尬。因此想要透過此報告,用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高度性別化的空間為什麼會存在,找尋其的發展脈絡為何。
2023年8月13日
月經生理用品與教育:教科書中的月經知識
一、前言
之前期中報告研究的是針對月經的新型生理用品在台灣並不普及,研究結果發現這個現象反映出社會的觀念,那社會的觀念是怎麼形塑的呢?要探討這個問題,就要把觀念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排拒使用新型產品,另一個就是觀念中沒有新型產品的存在。我比較傾向討論的是後者,因為要是連「知道」的機會都沒有,遑論決定要接納或是排斥使用新型生理用品。
因為月經在文化脈絡中很難公開談論,所以國家制定的教科書是而成為傳遞資訊的重要管道,再者就是家中代代相傳跟官方衛教文宣。我想討論的是前者,這個也是期中報告未盡之處,之前就有想要看歷代的健康(與護理)課本到底都是怎麼說明月經的,但無奈時間上的侷限性,只能憑自己的求學經驗做出假設,並無實際驗證。我們憑印象認為只有寫衛生棉的使用方法,因為我們並沒有從學校得知其他如衛生棉條、月亮杯之類的,那就可以由此合理推測不是沒有寫、就是老師沒有教,才會因此不知道。
國家制定的教科書,可以從中探討國家對新科技問世的態度,如果不提,就是國家有意或無意地不讓人民了解新科技。其原因不一定能夠從教科書本身就看出,但從課堂也得知像是部分新型的生理用品是被歸類在醫療器材,也就是國家的權力醫療化了生理用品,使其變得不是一般人可以近用的產品,那不會出現在課本上也是其來有自了。課本這個傳播媒介可以反映國家的立場,也可以影響到人民的認知,進而產生使用產品與否的結果。
我高中求學時代就已經對自己所學的教科書很感興趣,正好當時遇到108課綱即將實施的過渡期,才發現我們要學什麼都是由一個官方決定的,出生時間不同,要學的課本內容居然有這麼大的不同;上了大學,更發現在沒有自己額外透過網路世界找尋其他資料時,這些課本根本就是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故想做此研究。
2023年5月14日
中華民國承認索馬利蘭
一、前言與動機
我小時候就有意外在維基百科發現有所謂「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後來也接觸到一本書《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尼克‧米德頓(Nick
Middleton), 鄭煥昇譯),就有注意到這一個零國家承認的索馬利蘭。接著在2020年時,傳出我國將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1],讓我相當意外,我們居然會找上同為有限承認國家的索馬利蘭與其發展外交關係,甚至成為第一個承認他們的國家。這事件特殊之處在於我國與其都是國際普遍不承認的國家之一,看起來好像是沒有用的「自high」而無實質效益,因此想要了解我國為什麼想與索馬利蘭進行交流,甚至進行類正式邦交、互設代表處,以及順道探討這種有限承認國家的自處之道,小國甚至普遍認知上不是國家的結盟,與大略提及對於國際關係有何影響。
二、索馬利蘭與有限承認國家簡介
索馬利蘭位於東非的非洲之角,自1991年脫離索馬利亞獨立,但索馬利亞仍宣稱具有該地主權。國際普遍認其為索馬利亞的一個州,可稱是類似一個中國原則(一中原則)的一個索馬利原則(一索原則)[2]。但與索馬利亞陷入嚴重內戰相比,索馬利蘭具有較穩定的經濟、民主政治體制[3],旅遊業也發達,位於石油蘊藏地與紅海出口,戰略地位重要[4]。
所以維基導遊在推薦旅遊時,都是說要去索馬利蘭,千萬別去還在打仗的索馬利亞。顯示撇開政治問題,以旅客的角度來說,這兩個是完全不同國家[5]。當初我在看PTT時,很多人還以為去這種「戰亂中、一堆海盜的國家」設代表處幹嘛,但其實鄉民們所稱的那是頗富盛名的索馬利亞海盜,索馬利蘭是一個很穩定發展的國家(直到我國承認以前,被視為索馬利亞的一個州),簡單說明的話,可以直接說「索馬利蘭在索馬利亞隔壁,不是海盜國」,不過如此簡化的說明就忽略了其在國際普遍認知上是屬於索馬利亞的一部分,但我們是改成視其為兩個國家。雖然有點難想像,但他們就是真的存在(de
facto),有獨立運作的政府,其實就是我們雖然有自己的政府,但不知道的人常會以為台灣這裡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一樣的道理,事實上治權從未及於此。
2023年4月14日
[中華一番] 第38話【超級點心大對決!驚人的比 LIVE缺失的推文備份
檔案過大!部分文章無法顯示 最高潮處推文反而只有電腦版能看到 C洽又即將文章容量上限後清除舊文章
沒ˊ擷取這部分 ,都不知道李嚴障礙被突破
2023年4月7日
2023年4月2日
《樂土》讀後感加少許書評
2023年3月10日
清大人社院自助餐-鴻遠軒 及人社院用餐史
比較山上、靠近台積的停車場有一個樓梯,直接走上去會到2樓戶外走廊 (圖中樓梯便是)
左邊有一個小門進去 這裡就是C棟2樓,右手邊就是入口
外面照片
補一張人社外面樓梯
樓梯上來後可看到
左手邊有一個門
進去後右轉即可
因為只開午餐,這張是下午拍的,故關門
2023年3月4日
醫輔大樓-星光大道-原民廣場處 疑似要增設youbike
不知道有沒有人是被標題吸引進來的XD 在此說明
鄰近光復中學校牆的這條人行道叫做「星光大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thu.tw/posts/1203217389734287/
然後之前因為要蓋「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原科中心)時有長時間封閉
所以原民廣場就是這一塊新設的廣場吧
2023年2月13日
2023年1月22日
論普世的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在推動到全球普世確實是一大難題,即便已經有這種《世界人權宣言》、《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適用於全球、全人類的準則,跟民主一樣,常會有人說人權、現代化等都是西方的產物,不一定能夠適用各文化,而冠上西方霸權的帽子,硬是「同化」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是在推動上的一大難處,就是性別機制究竟是普世性可以一體適用,還是各地方都能夠以文化為名保有自己的性別機制呢?下以非洲傳統文化割禮,以及伊斯蘭教對於女性的限制來闡述:割禮是非洲很多部落的傳統文化之一,目的就是讓女性在性交時是不會有性快感、感受到歡愉的,剝奪女性自然身體本來就有的性高潮,是不公平的,還要額外接受沒有意義 (無任何醫療上的助益)的高風險「手術」(其實根本稱不上手術,就是無公衛概念的切除),傷害自己的身體跟健康,其目的就是要配合男性所設定的女性形象:純潔、端莊、對丈夫忠貞,而大家也都因為傳統就是如此而一再傳承,沒有去思考為什麼要傳承跟它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的重要性,為什麼女性需要配合男性呢。然後這就讓我聯想到一樣是在西方的觀點為人垢病的伊斯蘭教面紗等限制,其實會有此規定,是因為要遮住臉不讓其他男人看,引起其性慾,只是這樣就變成為了防止男性侵犯自己的自保 (可能會有人說,這是基因控制,「沒辦法」),而約束女性,是有點奇怪;臉只有丈夫可以看,凸顯出一種女性「屬於」男性的模式,也許在以前這樣對女性比較好,但現代可以不只是這樣,也許伊斯蘭教地區因為文化使得今日那裡的社會還是要維持這模式比較好,但是不代表不能夠改變,如果西方的東西必較好,也可以使用。但大體來說,世界上各文化都是以男性主導、父權中心的是可以肯定的,也許是生理機制使全人類文化導向相似的發展途徑,但今日的人類既然崇尚平等的價值觀,就應該改善,讓得利的不只是少數人或一部分群體的人,而是所有人。當一項東西 (如老師舉例的智慧型手機)比較好時,何必去管是哪裡產出的,皆可以使用,只是現代社會有太多東西都是西方先走、「進步」而使其他地方跟上的,才會被安上此罪名。且如果說世界上各文化都是男性壓迫女性的父權模式,那麼充其量就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然後全球各地先後改善此現象的順序也不一,早晚而已,不是只有西方才要改,其他的文化說「這是西方的霸權」就不用改,會有此公約,也是顯現出全球整體對女性的歧視與壓迫實在太大到必須特別聲明。當地人沒有覺醒正是因為當地的文化就是如此,從小就接受此教育與環境,也沒有接觸到更多元的思想跟可能性,就會被框架框限住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他們自己出發,體認到這可以改變,進而去想出可以兼顧傳統跟普世價值的新穎方式,把平權在地化,而不是外人指責他們必須要改變成跟西方「一樣」才正確。維持傳統壓迫女性的文化跟禮俗,真的可以稱為陋習也不為過,他們的堅持要維持此傳統的主張沒有比較有道理 (雖然道理是什麼,還需要再辯證,但以「對大家都好」的前提下是如此),甚至是有歧視的疑慮,就不該強迫大家都應該如此,不照做的人會接受各種有形或無形、法律或輿論上的懲罰等。可以有多元的文化,這是世界所樂見的,本來就沒有要讓大家都變一模一樣,保有當地文化是相當可貴的,只是多元不代表全都能接受,沒有道理的是不該容忍跟存續 (例如老師舉例的納粹),所以雖然要是改革,目前既得利益者會被傷害到,但是若不改革,這社會永遠只會對部分人是好的而已。
(註:本文是我大學性別思考的期末考答題內容)
原(考)文(試)撰寫日期:2021年1月18日
1/20 18:04 1/29 19:39
2023年1月9日
論兩岸開放探親
兩岸隔離良久,雖然台灣海峽的寬度未曾變過,但心理距離越來越大,遇上重新開放的那一刻,各種問題就一一浮現,因為過往台灣的教育雖然不管歷史還是地理都是大中國主義的秋海棠史觀,但同時也實施反共教育,還「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共匪就在你身邊」等,讓人民對中共、共產有一種害怕跟鄙視的心理。
而開放探親後,返鄉的人民面臨到身分認同問題,這些人是在大陸出生的,對台灣沒有情感,只是受迫於政治因素只好來台灣暫居,所以要他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有點困難,這就是很尷尬的處境。而國民黨多為外省人,所以國統綱領未經人民同意就把統一定為台灣的唯一未來,罔顧了台灣在地人的想法。幸好本土政黨民進黨有出現才得以制衡,但其實很多台灣人也不太在意,因為有很多都是被對岸的商機吸引過去的台商,因為錢比較實在,認同什麼的可以先擱在一邊沒關係。
(註:本文是我大學兩岸關係與政策發展的作業)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21年1月18日
9/14 15:54 1/29 19:34
2023年1月7日
論唐朝的多民族社會
本來中國都是相當注重外族跟漢族的分別,但到魏晉南北朝後,外族進入中原,逐漸跟漢族混雜在一起,當然原本外族多在北,漢族在南 (因而稱南朝是正統),但隋自北方大一統後,胡漢正式地都在同一個政權底下,這也很合理,因為本來散居分布於中國各處的各民族都被納入到隋唐之中了,尤其以唐為重。唐帝國首都長安城,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這跟現在對例如紐約的想像還是有一點不同,不過對當時而言,真的是網羅各型各色人種的大城市了。我在「商品的世界史」課上學到,往東可以到朝鮮、日本,往西能到中亞,玄奘前往天竺也是自長安東去,也是絲路的起點。常都說唐代兼容並蓄,胡漢意識淡薄,就能由此看出。
唐朝之所以可以興盛的制度很多其實是來自於所謂「外族」的,承襲北魏的均田制、租庸調法沿襲北魏加以改良、繼承西魏、北周的府兵制等,通通是奠基於北朝而演變至唐。這也顯示師法外族、河西文化仍有其必要性。當然如果還是以漢民族為中心的華夏中心主義去看,一樣可以說是他們正是因為努力求上進才學習中國的文化、制度,也就是漢化,產生的制度才能為中原所用而採納。
我在「中國思想文化史」課上學到,唐代應該要建立一個制度以應對各種民族,堅守儒學的韓愈是反對含納各民族文化的,應該要讓個民族都遵守以儒道為中心的制度,需要不同人在不同位階,有更高的人在統治,透過禮教建立新的秩序;而不是一套可以適用於各民族的制度,讓各族群各行其道。從這邊就能看出還是以漢民族為尊的思想是有存在於知識分子的。
2023年1月4日
論疫情與人權
為了防堵疫情,不僅在制定措施的時候就已經由專家專斷,而且出來的政策還限制了人權,這是不爭的事實。我之前在在其他門課有撰寫過防疫與民主,即「防疫政策有經過我們參與而制定嗎?」,當然公民社會的課也可以探討政策形成的過程是否合憲,不過本作業就著重在真的實行的政策與人權關係的部分。當然人權不是不能被限制,但是必須符合憲法所言的那四項,憲法沒有列出「...等其他之條件」代表真的只有正面表列的這些情況才可以限制,且必須符合比例原則,國家權力盡量限制,盡量賦予人民權利才是憲法的目標。
因為疫情是緊急狀況,這種時候以防堵傳染病擴散為最高目標的情況下,政府必須獨裁式,有效率的訂定以集體利益為優先的政策。很多人關心的就是「隔離」的問題,在沒有打疫苗的情況下(當然,政府是不是可以強迫要求打疫苗,而疫苗主要防重症也不是防傳染而是防重症又是另一層面的議題了,疫苗是否能有效防堵疫情還有待商榷,我就討論最傳統的隔離措施),隔離到一定的時間,觀察是否有症狀、確診染疫,在這段期間內避免接觸到別人,以免真的得病了才不會傳染給更多人,疫情擴大更難控制,以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合理的。就跟不要戴口罩一樣,會被人說為了要人權,都不要命了?「坐牢」這是不能避免的吧?所以這是政府用國家之力保護人民(促進最大公益)還是政府行政權力的擴大、介入個人私益跟自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