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論綠色革命、科技和汙染,思索人類權力

綠色革命在我高中地理課時就已經有所耳聞,但沒想到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還能跟熟悉的歷史結合,居然這些耳熟能詳的戰爭和美援都跟綠色革命能扯上關係。
閱讀這篇文章時,處處讓我有共鳴,因為出現了不少以前學習過的內容,在這一篇文章都整合起來了,以下將一一說明。第二節出現了熟悉的地理,像是美國農業多用機械以克服農地廣大的麻煩,歐洲農業需要肥料以增加地力 (因為是冰磧平原,土壤貧脊)。還有育種那邊有提及生物遺傳學的部分,不過只是畫龍點睛。另外,湯普遜的這套人口學理論就是地理課上過的人口金字塔和人口轉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高穩定階段 (低金字塔),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早期擴張階段 (增長型金字塔/高金字塔),還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低穩定階段 (靜止型金字塔/彈頭型金字塔)。美國欲在印度展開綠色革命時,地理課有上過當時印度正值不蘇不美的階段,還有產業的發展確實是以重工業為重,是很少見跳過基礎建設、勞力密集製造業而直接進入重工業的國家。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邊陲國家 (指開發中國家)就算發展了,也只是產出更多的原物料給核心國家 (指已開發國家)使用,不得翻身,還引發南北對抗,因為南方國家 (指開發中國家)出口廉價商品,北方國家 (指已開發國家)回給高科技產品,加上北方國家經常利用南方國家的廉價勞力從事生產,這種不平衡就算是脫離殖民時代仍然難以破除。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在歷史課也有提及,如日治時期的磯永吉研發出蓬萊米,還有「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所以對台灣有大量農業建設我一點都不意外,例如興築嘉南大圳成功讓嘉南平原變成富饒的穀倉。戰後的美援、「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第一次進口替代,締造經濟奇蹟,並列亞洲四小龍。

貧窮助長共產這一點我高中的歷史老師有提過,因為共產主義讓人人沒有階級之分,大家都能得到一樣的,沒有資本家的剝削,不再有貧富之別,物資統一分配,不用再煩惱溫飽,對窮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制度,因此只要貧窮之處,共產主義就容易出現。像是1917年俄國革命的口號也是麵包,一戰後的法西斯崛起也是害怕共產滲透,因為戰爭造成經濟蕭條、百廢待舉,戰敗國為了賠款,經濟也遭受重創。所以美國在二戰後的政策非常合理,如果不要讓貧民赤化,就要給他們展示民主也能增產糧食,一樣可以溫飽,加上農業科技讓糧食一夕之間增加的神奇現象,更能吸引人們注意,所以才會變成一種巫術。而人類對科技強大的能力深信不疑,又形成了一種信仰,也就是科技宗教化。
我覺得整篇都是圍繞著一種觀點:有了農業科技,農產能增加,農民就發大財,就有能力購買產品消費,進而促進工業,發展工業就能穩定國家,共產主義也無法趁虛而入,國家能民主化,變成美國盟友,最後締造世界和平。
會有這麼美好的想法當然也是奠基在對科技的信任和崇拜。也許是因為太相信科技能解決問題,才會使人忽略它也有可能製造問題。
我倒是很驚訝疾病和戰爭的關係,原來戰爭中疾病反而才是最大的魔王。確實當時人類很少短時間內跨國移動,要不是為了打仗,軍隊才會遠渡重洋到異地,所以很難適應其它地方的環境和疾病,這點跟當初葡西殖民中南美洲,歐洲白人也不敵梅毒 (雖然因為歐洲人帶來的天花、麻疹、流感而病逝的美洲原住民更多)。至於為何我會那麼驚訝,可見在現今這種全球化、人類時常快速穿梭世界各地的情況下,不適應地域性疾病的情形已經變得少之又少了。話說回來,沒想到DDT在二戰的貢獻那麼大,不管是義大利的傷寒還是太平洋的霍亂都能迎刃而解,為了不要讓疾病變成阻撓的因素,攻島前的DDT全島噴灑也是一絕,但這也反映出戰爭短視近利的問題,這種行為對生態是非常慘重的傷害,但這是對軍隊不得病是非常有用的作法,所以大家也都用得很開心,同樣的情況像是越戰的落葉劑,美軍為了讓打叢林戰的北越軍現形,噴灑落葉劑讓植物都枯死,其影響延續至今。戰爭中哪會考慮那麼多,打贏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近利。
戰後人們發現如此好用的東西,就更加確信人類的科技對自然界是可以有效掌控的,因而產生對科技的「信仰」、「人定勝天」的概念。當然,這種舉動很不尊重自然界,所以才出現了歷史課學到的《寂靜的春天》(未看過書的我猜想,寂靜的春天應該就是隱含人類把昆蟲全部殺光,而原本應該萬物甦醒、百花盛開的春天竟然出現一片死寂...失去了蟲鳴)
戰爭真的可以促進很多發明,像是我之前有學過宋朝和金朝打仗時使用了火藥;克里米亞戰爭 (1854~1856)使用有線電報、蒸氣船、照相機;一戰出現飛機、毒氣、坦克,電腦一開始是為了計算彈道,人造衛星是為了發射洲際飛彈,以上兩者都是冷戰美蘇軍備競賽的產物,但前者開啟了現在便利的資訊時代,後者拓展了人類活動範圍的太空時代。
綠色革命的壞處雖然本文未有過多提及,但地理課早已提過,綠色革命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因為要種植新品種光是種子就是一大花費,加上要搭配設備使用,不是人人都負擔的起,造成本來就稍富裕的農民更有錢,而沒錢買新種子的農民的作物還被比下去,越來越窮。而且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作法對生態傷害甚鉅,這點文章已有出現。

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自然環境是人類幾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認為當代人類的進步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下一代人類應該要如何在被前人搞砸的環境生存。如果不要那麼自私,光是當代為了人類一種生物的需求,殘害、犧牲了多少的生物?因為同一種物種 (人類)之間莫名的領土鬥爭 (二戰),因為同一種物種之間的意識型態之爭 (反共的綠色革命),因為一種物種的攝食來源需求 (農產增產),可以大肆撲殺數千種昆蟲?(農藥)破壞數百種原生植物?(化肥)
身為在地新竹人,頭前溪的水質問題我早有耳聞,高中已經聽過上游有垃圾掩埋場和各種工業廢水,當時也是震驚不已,沒想到我從小到大喝的水居然是這樣來的,只能祈禱濾水器性能夠強。
其實我有想過,如果說把我們人類的取水口改在上游,讓我們都能喝乾淨水,不就沒事了?但是中下游照排廢水,這樣也不太對,不能人類沒事就沒事啦。反而應該說是還好我們的取水口在汙染源下游,不然會有多少人在意這件事呢?如果只有魚、蝦、浮游生物、植物受害,應該不會引起多大關注,但是人類的飲用水、灌溉用水、養殖用水若被汙染,就開始密切追蹤,而且若要吸引大眾的注目,只能用自己喝的水不乾淨,對人體會有不良影響來當焦點 (就像海洋生物誤食塑膠不痛不癢,但聽到塑膠微粒已經污染人類90%飲用水就開始關心),真是個現實的樣態啊。那些違法排汙水的人真的很可惡,先撇開人類用水不談,當我聽到「一排下去魚群瞬間暴斃」,頓時真的是很心痛。河川不是臭水溝,為了自己的方便和節省成本,直接把廢水排到河裡真的是可恥的行為,而且政府罰錢也不痛不癢-因為這樣做而得到的利益早就超過罰款了。希望政府約束力能強一點,以及希望業者還有良知!
有關最後的實測部分,雖然會於心不忍但我支持所謂「為了人類的發展,牠們只能為了各位犧牲了」,我也理解水質檢測是不能只仰賴化學方法 (酸鹼、導電度、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氮氨等)的,用生物來檢測確實是很有效的方法,還能夠透過各種生物棲息的環境來確認水質 (FBI,科級生物指標),真的是很酷的作法。但是我又不禁引申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其它生物可以為了人類的發展犧牲呢?我當然知道動物實驗是長久以來科學的驗證方式之一,但是人類真的有那個權力可以凌駕在其它生物之上?檢測水質確實也是對其它生物有益,因為如果能確認水質人類才能採取進一步行動去改善,這我姑且不論。有時候人類的實驗只是為了人類而已,其它生物根本就不用幫忙犧牲 (所以才會有一次立法是化妝品不能進行動物實驗),只能說這是人類本位主義的遺毒 (也就是人類最大),而且也持續那麼久了,要改變也很困難,況且改變了對人類的生活也有很大影響。
回到水質問題上,感謝許多人為了守護美麗乾淨的河川而努力,不管目的是什麼,結果是對大家 (包含其它生物)是好的那就是最好的事了。無論是研究各種檢測水質方法的學者,還是遊說政府正視此問題的公民團體 (所謂「河川守護神」),以及告訴大眾這項訊息的講者,謝謝你們!讓人類能用乾淨水,其它生物也有適居的棲地。


(註:本文是我大學台灣啟航:跨領域解讀-生態學單元的預習作業)
參考文本:
〈戰爭、科技與亞洲綠色革命:低度發展的關鍵性發展〉,李丁讚著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19年9月15日

〈應用水生昆蟲科級生物指標(FBI)評估溪流水質之研究〉,林信輝、李明儒、張世倉、李訓煌著,《水土保持學報》35卷4期 2003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19年10月5日
11/13 1: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