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論風險

影響我最多的就是「風險」這件事,讓我正確認知到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沒有風險,所以如果斤斤計較風險,那豈不是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但遺憾的是,就算在家裡坐著不動還是有可能會有飛機、隕石突然從天而降,或有毒物質飄進家裡的風險,因此人生終其一生都暴露在風險之中。這當然不是說就能為所欲為,完全不管危機和避開危險,而是不用理會可以被忽略的風險,不然豈不是一切都要擔心了?而本門課程集中在討論基改、電磁波跟核能的錯誤風險認知,這幾項都是被錯誤誇大風險的新科技產物,事實上還有很多事情的風險高很多 (黃麴毒素吃進肚子、要對外求援時沒有基地台可傳送訊號、火力發電的空汙對身體的傷害),卻只特別把這三項拿出來檢討,確實是沒什麼道理。跟發生空難或火車出軌一樣,這兩樣交通工具一旦出事傷害都不小,但也不能說它們危險以後就都不去搭了,因為事實上走在路上被車撞的風險都比較高,即使太魯閣號事故相當悲慘,但若因此規定火車必須降速避免出軌釀成大禍,因而造成運輸效率大降,可以說是因噎廢食,為了小的風險而犧牲了大的福祉。所以同理可證,在我了解基改其實也沒有不自然 (自然界本來就會有突變)、只是改良的一種方式 (甚至比輻射/化學誘變、育種雜交還更好掌控結果),以及它帶來的福祉 (抗病、營養價值高、產量多、免農藥)後,我也覺得基改即使真有目前未被發現的風險,還是利大於弊。人們會擔憂、害怕應該就是因為它們是新科技物 (或說被人類拿來運用的自然物,因為本來就存在),因為不了解所以畏懼。其他兩樣感覺就有點闢謠性質,會怕的人純粹是正確的科學知識不足,雖然我小時候也對變電所跟核能有莫名的害怕感,但我想那應該都是媒體的影響,到現在還是會聽到「電磁波恐致癌」,有什麼東西是不會致癌的嗎?科學無法保證。「地震的話核電廠會爆炸」,濃度不構根本無法跟原子彈做類比,所以「劑量」也是很重要的,藥物多了也是會變成毒,毒物少量也是良藥 (如肉毒桿菌、嗎啡);輻射少量可以在食品加工中殺菌,大量也能造成不可控的基因改變。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在科學,這關鍵就是劑量。

科學無法證明(絕對)無害,則我如何判斷三項科技是否可採用?因為這世界沒有絕對安全的東西,一切事物都有風險,這是一再強調的,這當然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因為這樣連活著都是一種風險;也不是代表可以完全不顧風險,這些都是我期中考說過的。而關鍵就在於利弊得失的權衡,既然每項事物有利就有弊,就代表必須進行風險與福祉的衡量,因此如果福祉遠大於風險,且風險低到可以被接受的程度,就能夠使用。因為科學無法證明絕對無害。以最近熱門的疫苗議題為例,要評估染疫的風險跟疫苗副作用的風險,去比較何者較高,按照經濟學理論如果一選擇的機會成本較小,應選擇之,也就是選擇風險比較低的那一個,且還要把福祉納入考量。因此回到課堂上來看,分子生物學操作的基改有可能有風險,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有害,而且都已經經過毒理病理測試,這風險夠低了吧?相較之下,其他產品反而還沒有接受這麼多測試,當然也可以說有可能目前人類的科技測不出有害與否,但這機率也太低了,反而有被證明出來的是其福祉:營養價值高、成本低等,權衡後應採用為佳;電磁波當然也可能有風險,只是這能量太低了,風險不可能有多大,反之,基地台的廣布還能讓各地都能有電磁波,包含偏鄉與山區,對在現代社會中能夠與人聯繫上是有重大助益,也讓他們可以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福祉;核能當然會有核洩漏的風險(不過核爆就是不會發生了),但這機率太低了,因為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讓核電廠越來越安全、也有很多方式可以防止其發生,雖然它一旦發生後果將「不堪設想」,但總不能為了避免其發生而忽視它帶來的龐大福祉:成本低廉、發電量大、不排二氧化碳等。關鍵就在於「目前為止無法證明無害」不能成為不採用的理由,因為有更多東西也是這種情況,我們還是如常使用,甚至已經被證明有害的東西我們還是繼續使用,如火力發電,因為福祉大於風險,但如果有風險更低的,何不採用呢? 

「學思並重」很重要,只有思考卻沒有學習到真實的知識,思考是空洞的,而且知識有可能是假的,這樣會讓自己想到錯的方向還自以為很有道理,所以思辨的重點就在於證據權重,不能隨便一個團體倡議說核能有害,還提出了很多理由證明其有害,甚至說目前核廢料回收技術不純熟,是不可行的之類。要看專家、有公信力的組織怎麼說,像是世界衛生組織都說了基改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有害,這已經夠有可信度了。但還是會有人寧可相信別人,而說政府在隱瞞、有陰謀之類的,雖然說也不能排除有權者宣傳錯誤資訊的可能,所以才需要有平民百姓中的個人揭發出真相,但這樣做對政府有什麼好處?這是要去思考的。因此學到這些正確的知識重要,利用這些知識來思考也是重要的,同時也能分辨何者為真,甚至可以檢視老師說的是不是真的,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勿隨波逐流的態度。

既然已經知道這三項科技影響大,修過這門課的我可怎麼幫助社會?這應該是最困難的議題,因為人的想法是很難改變的,我總不會說是當總統才有權力去強迫改變,這樣還是治標不治本而已。要從根本改變社會的認知,恐怕只能夠繼續宣揚,在與人談論時絕對不能傳播到錯誤資訊,先從我自己開始做起,自己先有正確的認知後,才能慢慢影響到其他人。當然也需要好奇為什麼我聽得進去,其他人卻聽不進去呢?那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別人信服這些都是真的,而自己原本想的是假的呢?我想人應該都不太喜歡自己被說錯,尤其是一項相信了很久的事物。因此我覺得從小就推廣教育是個好方向,已經長大的人已經不容易改變了,但至少可以從小做起,就不會像我小時候一樣,真的覺得手機電磁波對我有傷害、核電廠會爆炸等。

(註:本文是我大學現代科技的應用、風險與福祉的期中、末考答題內容)
原(考)文(試)撰寫日期:2021年4月21日、6月23日

PS 如果覺得這種思考方式太過前衛,因為我是從他課程學來的,可參考這位老師寫的文章充分表示其想法:http://cge.nthu.edu.tw/cgenews20210406-1/

5/5 20:10~14 11/17 25:08~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