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修的一門課程「性別論述」,老師帶我們去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看看能不能在其中觀察到「性別」,有點像是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陽春版。當然就算觀察不到也沒關係,這活動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可以讓我們體驗平常不會去的場域,接觸到平常不會接觸的人,感受這種不同於常態的活動。
註:老師說白沙屯媽祖此行的這一活動正確的稱呼是「進香」,但方便此文被搜尋到,還是寫「進香遶境」,而且這也已經被誤用很久了,但事實上這是兩個不同概念,特此澄清
現在科技真的是很發達,媽祖的轎子居然還有定位系統,一開始聽到媽祖已經走到苑裡,還想說今天可能沒多少能走,確實前一天有看到新聞說連夜趕路、一下就到鹿港之類的,所以一開始還以為媽祖移動的速度很快。不過最後證實就算是從苑裡才開始走還是很累呀,要是從大甲開始走還得了,而且媽祖在我們走的這一天移動的速度很慢,是還蠻意外的。因為聽說媽祖的移動方向是媽祖決定的,沒有固定路線,這點當然是很玄啦,也是經常被部分PTT的人譏弄的「如果媽祖要進科學園區晶圓廠怎麼辦?」「宮廟人士把媽祖轎放在地上看自己會怎麼動啊」之類的,雖然我也不太明白運作的機制,因為宗教是很微妙的,不過也不用如此酸言酸語吧,畢竟還是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就算再如此「科學」、「不信」至少也要尊重,我以前也是都沒在參加此類活動,也常覺得廟裡香的味道很重不好聞,鞭炮就是很吵,但我至少也沒有否定他們,就是一種宗教、一種信仰。回到路線是媽祖意思決定,確實在一開始媽祖突然繞進苑裡市區、在龍園餐廳/慈和宮停下到12點等,都是不能預知的。我本來還以為今天內要走回拱天宮(因為說我們是去活動的最後一天,還有都已經到苑裡了,應該會直接走完),結果16點在慈后宮就休息了,讓我們少走7.6公里,不知道這是一開始就安排好了,還是媽祖今天到慈后宮就想要休息了呢?(莫非祂是知道今天有一群體力不好的大學生隨行,體恤我們才提早休息的)
我全程唯一一次目擊到媽祖轎就是在苑裡車站南方新興路跟中山路交叉路口,因為我們在車站前面問到他們是在等什麼,表示媽祖轎等一下會經過車站,但後來又聽說媽祖轎轉進市區了(行蹤真是難以捉摸/高深莫測啊),所以我們就走回頭路去等待,在這種大家都有志一同地往北前進時,往南逆向前進真的是寸步難行,接著我們一到路口,就聽說媽祖要來了,剛剛地上看到的一連串鞭炮也開始爆破,震耳欲聾,趕緊摀住耳朵,連拍照都沒辦法,剛剛才得知媽祖來時可以雙手合十祈求保庇,結果也吵到手無法合十。在一片濃煙中有轎子抬過去,接著就不由自主地跟著媽祖移動,後面的人一直在推擠,就跟我爸說信徒們會很瘋狂地接近媽祖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要是有東西落地大概就撿不回來了,大家蜂擁而上的推擠感,害怕跟組員沖散的恐懼,跟不斷響起,耳膜真的會「感到」劇烈震動的鞭炮聲,而且煙霧是會燻眼的,幸好帽子還可以幫我擋住一些沉降下來的灰,我想這些就是人類學家所說的身體感吧,沒有親身體驗真的會很難想像。過了龍園餐廳後,就跟我一般走路無異,畢竟我平常就會在我的家鄉新竹這樣走路遊歷(我稱之為「壯遊」),但距離上確實也是長了很多,今天總共走了9.4公里,跟我以往3、4公里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我覺得最痛苦之處不在於走路,而是在慈后宮等待媽祖的過程,因為人非常多,但為了空出媽祖進廟的道路,還是不斷叫我們退後,但其實根本不可能再後退了,因為已經前胸貼別人後背了,一個人只有身體這麼大的空間能動,幸好我還有一點空間可以拿出手機記錄筆記,但依舊是很擠,還維持這個姿勢將近1小時(15:10~16:05),結果也根本看不到媽祖,只有濃煙沖天跟一堆的手機自拍棒伸出去,似乎有三進三出後(因為我根本看不到),大批人潮開始往外面移動,但同時又有人要上去,兩批人馬卡住不會動,只能一點點慢慢前進,花了20分鐘才出來(廟方廣播還說我們是要面對面鄉親喔,到8點都還會卡在這裡),還跟同學走散,還好我們很有默契地在一個地方會合。重點是歷經此段後非常痛苦,腳非常痠,這種罰站後又要走不走的狀態比走很久還要不舒服,幸好不久之後就能上車,而回到新竹後基本上就好了,但下一個問題是人太多了所以悶的有點頭暈,加上回程路上塞車又暈車,這種雙重暈眩讓我一下車就趕緊跑去神奇生活百貨靜下來吹冷氣才能緩解。
我本來還有特意觀察那頂橘色的帽子會不會有性別差異,結果不分男女都有戴,本來想說很少有看到女生戴鴨舌帽的,應該不會有很多人戴,畢竟不管是放頭髮(我就是這樣)或是綁馬尾,都還是能戴鴨舌帽的。還有些人會把臂章放在帽子上變成一個蝴蝶結,結果也是男女都有,並不是女生專利。雖然沒有所斬獲,但我想就把我這些觀察寫出就好,即使不符合我預想的性別想像。
另外我有發現的幾點是,在這麼擁擠的場合,女生,或是說身體界線比較嚴謹的人,難道不會覺得不太舒服嗎,這方面可能會不好意思談,但我覺得這已經是跟性別最有關係的部分了,就是護胸,在此情形下,真的還有辦法顧及胸前不碰觸到其他人嗎?還是就暫時不管了,反正這麼擁擠大家也都是不小心的,但不舒服的感覺應該不會就這樣消失吧,雖然我沒有胸部,但我就是不太喜歡身體接觸的人,所以在期間不時都會這樣覺得。如果比較沒有那麼豐滿的,可以採取雙手環抱讓手臂先擋住,但反之就幾乎不太可能防止。此外,我在路上除了有看到布袋戲這種傳統的表演外,有兩度看到有年輕漂亮的女子在唱歌,說是要慰勞辛苦的香燈腳,為什麼是用這種方式呢?預設都是男性嗎?還是說這沒有什麼特別意思呢?不用這麼吹毛求疵,不管男女都喜歡年輕漂亮的妹妹?此外,廁所的設置基本上都是流動廁所,不過通常都大排長龍,加油站跟7-11的消化能力應該更不用想了。我聽說女性因為生理構造關係,比較無法憋尿,雖然有流汗,但又一直喝東西,女生不會需要很常跑廁所嗎(結果我居然是同組第一個想上廁所的),還有幸好我們這組沒有同學是生理期來的,不然應該會很不方便,我們最後只有上一次廁所,還是高明的同學跟民宅借廁所而來,還不用排隊。
我一開始我都很疑惑遶境怎麼會跟性別有關係呢,但後來想想,這種中華文化禮教傳統確實真的有很多性別角色與分工的影子,只是不清楚會如何在宗教祭祀中呈現,所以我想我想關注的部分就是宗教(或曰傳統)下的性別分工與配置。聽聞我經驗後,學佛的小阿姨有跟我回饋宗教上真的會有不平等,佛教更明顯,有一些禁忌或是觀念是從以前印度留下,遺留到現在也沒有人提出要修正,關鍵就是信徒會相信權威,認為都是正確的。唯這點我在此活動過程中根本沒有看到,也許跟台灣的自由開放風氣有關,而連帶影響的這種看似如此傳統的宗教活動。
我們這一組是要觀察食物,確實也一直都能夠觀察,因為沿路都一直有人發放食物,運動飲料、冰水、手搖飲、利樂包飲料、西瓜、香蕉(出現頻率很高,聽說是為了防止腳抽筋)甚至還有三明治、餛飩湯、豆花等走路途中比較不容易吃的,以及毛巾弄濕、肌樂跟衛生棉(後面這些跟食物無關,但還是有人供應)。雖然跟性別無關,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而且在當下我還覺得很費解,有些人是當地人店家前面剛好擺設,但有人甚至從清水、三峽遠道而來,但這些可不是說人很多所以賺很多錢、龐大商機有利可圖,並沒有,這些都是免費供應的,在經濟學上這很難理解為何會有這種虧本行為,可能要用「廟方有跟他們大批收購食物,所以才能免費發放給香燈腳」,不過我想是沒有啦。這動機可能就純粹利他行為的行善,或是將食物施予虔誠信徒其實就是尊敬神,因為平常拜拜都是自己吃,只有這個時間可以還願,或是勢利一點的說,可以說是可以因此「得到」媽祖的保庇。不過有趣的是,他們一直對我們說「辛苦了」、「加油!快到了」殊不知我們只是從苑裡中途插入的(所以說快到了,應該是指相對於北港到通霄而言),我想這種鼓勵對生理上其實很辛苦的香燈腳,在心理上還能繼續堅持信仰。結果老師一開始給我們的結緣品也完全沒有派上用場,可能對他們來說發完比較要緊,誰都沒關係,甚至只是單純來討吃的。不過這原意就是,香燈腳基本上不容易照三餐吃飯,而且身上都沒帶吃的,所以就都是仰賴隨時有人供應,肚子餓了就拿來吃。
這次是很特別的體驗,但應該不會再來走第二次,畢竟我也沒有這方面的信仰,對相關的資訊也只是略知皮毛,而且說真的,我也還沒有體會到這樣走的「意義」何在,是想要跟媽祖走一樣的路?也有人只是駐點要一睹媽祖風采,有人可能只是路過, 有人則是給香燈腳食物。但確實就是這樣,這場合就是我平常不會接觸的環境與人群,所以謝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去親身體驗,我想可能可以說是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但最後還是不明白跟性別有什麼關係。
(註:本文是我大學性別論述的平時作業 原文無附圖)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21年4月27日
4/27 15:23 4/28 21:48 5/11 15:25 5/12 15: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