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

淺談魏晉南北朝

 我對魏晉南北朝的見解可以先從其名稱說起,之前在國高中時我就覺得三國兩晉南北朝我覺得比魏晉南北朝好,因為就不會讓魏變成僅是三國時代的代表,無法彰顯該時的三國鼎立-即便是最後勝出的,史家也以之為正統-,不過重點還是要朗朗上口,所以才把晉改成兩晉,也能凸顯晉朝是有分期的,這還是題外話啦,不過會有這個問題正是顯示出了這段時期的一個大問題:混亂,同學在報告形容這個時代時,也只有混亂這個詞可講,不斷重複強調了好幾次。在這種世局下,應該要挑選哪一些作為這段時間的代表真的也是相當困難,不知道當初如何確立這時期要這樣叫的。例如五胡十六國其實也不是十六個國家而已,北朝跟南朝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時間,只是大致呈現一個對峙的樣貌,總歸就是一個「亂」字,很多人對這時代的印象就是混亂,混亂就是難以理解跟研究,因為歷史就是要有條理,沒有條理也很難敘述出一個故事。所以著重政治史的中學課本也是大致就帶過去了,現行課綱更是打算直接跳過去這些過於瑣碎的朝代更迭,類似我們看西洋史的概念,亂世不太會有人關心跟深入探討,因為一旦深入就要了解太多。所以這也可能是分裂被賦予負面印象的原因之一,當然在中華文化下還有更重大的原因:大一統的觀念。

 

錢穆所說的離心力在東漢末期就已經存在,我想這應該是在談為何會進入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是在東漢末年地方割據之時就奠定下來了,當然要把這是繼續擴展解釋到南北朝當然也是可以,畢竟為何沒有立刻回歸統一 (排除由於曹魏要滅其他兩國而締造之西晉的短暫統一),而是繼續維持分裂直到隋也是值得探討的,北魏也曾經想要南下一統中國,漢化政策就是在為了這鋪路,只是最終未成,這裡也可以看出跟戰國末期一樣,是為了兼併對方而會締造出統一。但這種不一定代表能夠長治久安,因為定於一尊除了疆域以外,人心也不能相背,墨子也說過尚同,就是大家的思想想法要跟中央賢者統一,才能不會有這麼多意見,種種都能看出這是中國能夠維持統一的關鍵-思想統一、觀念統一,若是有分歧,就會產生離心。不過黨錮之禍看起來造成的影響不是這方面的,而是使魏晉南北朝的思想轉往了清談玄學。

 

因為是漢人政權、承接自東晉,所以傳統中國歷史上南朝為正統,但北朝才接續了隋,最後也可以說是由北方統一了中國,只是不是「外族」而已,是漢人篡位而成的政權再度統一了中國。如此長的分裂時代對後世造成很大的影響,至少就我所見,隋代以降就沒有這種長時間的分裂時期,當然這是奠基於宋朝之時不算分裂,而是多外族政權並立於中原,而且還不像匈奴等,是有類似國家的組織。至於五代十國對應於各種大朝代唐、明、清等,看起來就不算什麼,沒有像魏晉南北朝的那種規模。所以很有可能是後世看到了這長時間的分裂,所以都極力避免其發生。但明明一樣是地方割據,後來怎麼沒有又演變成如此?魏晉南北朝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因為當時又正值外族入侵,不像唐時外族已經「收編」到體系之中了,所以外族進入北方後便久久不離去,跟一般的分裂成許多政權有點不同。

 

最後談到瘟疫,瘟疫在此時的肆虐從曹丕的〈與吳質書〉就可見一斑,當時因為疫病流行,人的壽命更顯短暫,隨時都有可能去世,在文人都如此了,百姓、軍隊更是無法逃過一劫,因此這會影響到赤壁之戰是非常有可能的。永遠不要忽視疾病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歐洲史上最著名的便是黑死病,導致了封建的崩壞,現代也正在進行一個大型瘟疫,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是相當巨大,對人類歷史的影響,也許幾十年後回頭看就會顯現出來。

 (註:本文是我大學中國史的作業)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21年10月28~31日

1/17 18: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