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

論男女性別二分法-從考古、生理科學描述與運動賽事談起

 

本週的三篇文本跟一部影片都顯示出了一個問題:用男性跟女性二分法來決定一切似乎是有問題的,可以歸結到兩個方面:將精卵細胞跟遠古人猿賦予現在的性別觀去想像、描述;另一個則是性別是無法斷然劃分的,試圖將每個人歸屬到一個特定性別是辦不到的。人類有分成男性跟女性應該是已經存在非常久的模式,而原因就是奠基於生理上的差異,而因為生理上的差異而被賦予社會上的角色(遠古人猿性別分工)與期待特質(精卵的擬人化描述),並要每個人加入其中一個性別類別,並在社會上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兩性運作及互動系統,所以一但有人跨越了或處於模糊地帶就會很不方便。

科學界以往都是以男性為主,所以在研究上不免地會以男性為重心,而且人人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嚴重,所以才會出現將精子描寫成衝鋒陷陣的勇士,以及等待精子進入的卵子,而且就算最新研究已經平反,卵子還是被描述成抓住精子的「壞女人」,跟女性卵巢的「浪費」一樣,盡是負面意涵。在考古/靈長類/演化學中,女性雖然沒有被負面地看待,可是其在推動人類工具進步跟生產活動中的貢獻往往被忽視,或被以為是男性所為,也錯誤地將求偶過程、競爭使用人類的框架去描述,而且在現實面上,女性要參與這個領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在(被大眾認為的),所以就更難撼動目前的論述。會有以上的情況,都是把男性跟女性分的太徹底所致:試圖把某些特質、行為與特定性別做連結;然而,若遇到像Agnes的跨性別者,或者是Semenya Caster天生就處於「兩性之間」的模糊地帶-雙性人,在從事各種活動時往往會無法完全符合社會期待,所以自己勢必做出改變,或是被剝奪部分的權利。


我個人在看到精卵該篇時,感到非常的訝異,一個受精的過程在人類的筆下也可以搞的這麼複雜,雖然大家常說科學是客觀的,題目跟用語的選擇、預期的結果都會影響其客觀性,人非超然,如果心裡已經有一套預想,那結果不太符合時,還是會故意敘述到其符合,就像本篇說的「將精子還是有主動性,但只是把這過程敘述的比較弱」。所以我想,會有那麼一大段時間搞錯主動方,會不會是因為既有性別認知導致研究方向錯誤?再者,有關女性生殖細胞是一種浪費過程的部分,我以為卻都是覺得男性比較浪費,因為生產了3億個精子,最終只有一個能用,更何況,《工作細胞black》中也有提到,大部分的精子最終都不會到達女性體內,比較有可能是夢遺或自慰,而全數死在體外,這何嘗更不是一種浪費?不過其實這些關於精卵的敘述對我來講影響不大,我從來沒在意過精子跟卵子結合時誰是主動誰是被動,而精子要隨精液穿越陰道、卵子要從卵巢到輸卵管這都是事實,我聽過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是:為何人們都說精子是自己的前身?是因為這是決定性別的關鍵嗎?最常見的說法是,是在3億個精子中脫穎而出的第一名,就不要妄自菲薄了。這種鼓勵他人的話其實隱藏了一個問題,既然每個個體都是由精卵組成的,事實上應該是各占一半,但當今的敘述多為,自己本身就是精子,住在爸爸的睪丸中,直到一天辦游泳比賽,第一名優勝者可以誕生,這是在我小時候看過的繪本中提及,令我印象深刻。然後考古學與人類演化的方面,我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很透徹了解性別的問題,結果我沒有想到這個領域也有這問題,尤其是本篇一開頭劈頭就講「Lucy不是雌性」論,真是大大震撼。我上一個學期才剛修過「世界古文明」,當時聽邱鴻霖老師講述這些內容也不覺有什麼問題,「雄性人猿為了攜帶更多食物,空出雙手開始直立行走」、「人猿開始直立後,骨盆腔變窄,雌性生產變困難,需要單一一位雄性幫忙照顧,開始了一夫一妻制」,不過還好老師也有提醒我們:這些都是用現在的眼光去檢視的,不代表當時真的是這樣;這觀念也可以應用來這裡,憑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採用跟現代人類一樣的性別分工行為模式?果然,科學跟社會是連動的,文中亦有提及涉及種族中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從演化論發展來的,而這種則是把社會框架搬到自然科學。而睪固酮過高,體育賽事能不能參加女生組的爭議,問題就在這種分別,我從以前就好奇體育賽事為何要分男女,後來有得知全球最頂尖的人中,男性表現比女性強,所以這種事情我體育非常不好,我無法體會。不過回到正題,既然在這種要拚第一名的比賽,如果獎盃都被男性整碗捧走想必很不好受,所以經常有人提倡的比賽不要再區分性別想必是不可行(不過,如果去性別化,不再在意男女似乎就沒這問題;可是如此身為生理女性的運動員將不易奪冠)。因為女性在體能上比較弱勢,所以要保障她們自己競爭奪冠的權利,所以才希望這種「太傾向男性」的運動員不能來搶生理女性的名次。但是,她很晚才確認自己是雙性人,一直以女性身分生活,叫她去參加男子組,在心理上應該會不太舒服,而她要被允許參加女子組,就要服用藥物壓低睪固酮,給一個健康的人吃藥也不是太恰當的做法。但這樣一位運動員就因為無法歸屬於現在的性別分類體制,就無法參與比賽,真的也是相當無奈,可是比賽又得顧及其他參賽者的權益,所以這應該還是一個難解的謎。



(註:本文是我大學性別學導論的作業)
參考文本:
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Martin, Emily著,顧彩璇譯/吳嘉苓校訂/王秀雲導讀,收錄於《STS讀本二:科技渴望性別 》,群學出版
《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Schiebinger, Londa 著,柯昀青譯,五南出版,2016年版,第七章:靈長動物學、考古學與人類的起源West, Candace, Don H. Zimmerman. 1987. “Doing Gender.” Gender and Society 1(2):125-151.  體育競賽中性別測試的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CftTLUzCI

原(作)文(業)撰寫日期:2020年10月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