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

台灣的公車運輸之歷史與社會-戰後接收與國營並以新竹市公車為例

 

一、前言

公車,就是公共使用的車輛,可以一次有多人搭乘的交通工具,並且是在公路上跑,與有軌道的鐵路不同。我對公路與鐵路等交通運輸都很有興趣,但本門課程已經對鐵路著墨非常多了,我在鐵道部園區參訪心得也敘述了不少,因此我決定要研究我最近開啟興趣的公車部分。報告將由全球的公車簡史與傳入中、日談起(僅約略提及),再從台灣戰後政權轉移的接收出發,與本門課程許多的主題相同,公車事業也是由國民政府自總督府接收的一部分產業之一。接著則是描述政府壟斷國道客運事業,從公路局下分出國營企業台灣汽車客運公司,但當時則面臨非法營運的「野雞車」猖獗之情形,最終開放了統聯客運的營運,形成今日百花齊放之局面。另一方面,同樣是從日本手中接收的新竹客運,前身是營運鐵道運輸起家,但後來卻漸漸轉往公路運輸,成為今日的客運業者。其主要營運的新竹市公車路線,也在要推廣環保、普及覆蓋率、公車進大學等政策間歷經波折。

之前老師有建議我限縮主題到新竹客運就好,或是確定到底是要探討日治還是只有戰後,以及想要研究的對象是城際運輸的客運還是市內公車?因為採集資料不是很充足,我自己構想中又自有脈絡,最後還是決定我全都要,便成了此份報告。

2021年2月18日

《無敵破壞王》中潛藏的身分塑造、儀式與群體劃分

我想要分析的是《無敵破壞王》,這部電影的重心雖然不在於此,但它刻畫了一個虛擬的遊戲世界,主要講述在遊戲機台的背後,這些遊戲角色都是擁有自己的意識,因此在白天給客人操控時都是在工作、演戲而已,一旦遊戲廳打烊,他們就可以透過電線抵達延長線插座,也就是「遊戲中央大廳」,可以在此移動到不同的遊戲機台中串門子,例如可以去酒吧遊戲喝酒,不同遊戲的角色也可以在大廳交流,塑造出了一個小世界。

本部電影男主角破壞王在自己的遊戲被設定為反派角色,所以他應該只要在「上班時間」展演出反派的樣子就好,就只是一份工作:破壞一棟公寓。遊戲內容為玩家負責操控修繕角色,只要修復的速度比破壞王破壞公寓的速度快,就算玩家獲勝。但遊戲中的其他角色卻都排擠他,所以他還參與了一個反派互助會,是各遊戲的反派集結起來訴苦、互相開導的。因為遊戲的需求,因而會給予角色設定,理論上該設定應該只會出現在遊戲進行時,也就是上班時間,下班之後就可以做自己,然而該身分卻蔓延到了日常生活,導致人人看到主角往往退避三舍,也都交不到朋友,人品也被質疑。在加上在遊戲中因為身為反派,玩家獲勝、遊戲結束時,公寓居民都會授予負責修繕的角色-阿修獎牌,並把破壞王從頂樓丟下到地面爛泥巴中,日復一日的這種儀式,讓破壞王感到很不是滋味,只是做了工作卻要遭受如此對待;在空間場域下,破壞王也只能睡在郊外,而不能住在公寓受人擁戴。且遊戲週年活動被排擠不被受邀,明明也是遊戲的一員,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員,沒有人破壞就無法修繕,這是遊戲世界的社會運作中一體兩面不可分的。

2021年2月15日

交大、陽明合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校門口排隊篇]

我這個喜歡保存即將逝去景物之歷史影像的人,聽聞隔壁的交大即將與陽明併校,當然也要趕快去拍大門留念呀。我上週就特意搭交大校車到交大,結果居然發現大排長龍,還一直有廣播說「請盡量縮短拍照時間並注意安全」,真的就像新聞說的變成著名拍照景點呢,大家都想做紀念呀XD


2021年2月12日

論清大生活的些許不便之處

技術物的政治性,是為一項技術出現之後,有意或無意間地控制了人群的生活方式。我並沒有打算要探討技術本身有沒有政治性,也就是技術控制人們這點是社會結構導致的還是技術本身導致的,我關注的是這個技術的出現對於我們的影響,僅此而已。我發現清大校園內有兩處有這樣的現象,一個是校區區間車的時刻表與校園公車的路線,這看起來是兩件事,但我要談的東西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即校巴和課表間的關聯;另一個是學餐的分布位置,清大校本部的三大學生餐廳-小吃部、水木生活中心、風雲樓-都集中在成功湖畔且地勢較低的位置,這點對於宿舍區和山上的系館之影響。

首先是校區區間車,是用於接駁校本部和南大校區的學生,方便不同校區學生的往來,例如說參加社團或修課等,然而有一些時段有很有問題,例如清大很多課程時間都是34n(包含本門課程),在1300下課,如果有人接下來是要上另一校區的課程(1320上課),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往南大校區的車是1255發車,而往校本部的是1300發車。這樣的話在以前便肯定會遲到,然而自去年11月以後這問題就解決了,因為83路公車開通後,讓兩校區多了一條新的運輸管道,而它有1305發車的班次(兩校區都是)。可是這反映出了一個問題:這樣的設計讓83路公車可以賺到錢,而讓學生必須花錢通勤。原本的校區區間車是免費的,而搭乘83需要付費12元,既然83是新竹市政府和清大共同擬定的路線,清大要刻意讓科技之星獲得收益也不是沒有可能。這點在地板標示也有顯現出來:清大明明是在去年12月進行各乘車站地板標示粉刷,當時83已經通車,但為何都沒有特別畫出83的排隊區,這是否暗示校區區間車和83都是一樣的,所以都是排在藍色區塊。

圖一、現行校巴地板標示(攝於202049日)


圖二、人社院站的地板標示正在粉刷(攝於20191218日)


2021年2月9日

論男女性別二分法-從考古、生理科學描述與運動賽事談起

 

本週的三篇文本跟一部影片都顯示出了一個問題:用男性跟女性二分法來決定一切似乎是有問題的,可以歸結到兩個方面:將精卵細胞跟遠古人猿賦予現在的性別觀去想像、描述;另一個則是性別是無法斷然劃分的,試圖將每個人歸屬到一個特定性別是辦不到的。人類有分成男性跟女性應該是已經存在非常久的模式,而原因就是奠基於生理上的差異,而因為生理上的差異而被賦予社會上的角色(遠古人猿性別分工)與期待特質(精卵的擬人化描述),並要每個人加入其中一個性別類別,並在社會上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兩性運作及互動系統,所以一但有人跨越了或處於模糊地帶就會很不方便。

科學界以往都是以男性為主,所以在研究上不免地會以男性為重心,而且人人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嚴重,所以才會出現將精子描寫成衝鋒陷陣的勇士,以及等待精子進入的卵子,而且就算最新研究已經平反,卵子還是被描述成抓住精子的「壞女人」,跟女性卵巢的「浪費」一樣,盡是負面意涵。在考古/靈長類/演化學中,女性雖然沒有被負面地看待,可是其在推動人類工具進步跟生產活動中的貢獻往往被忽視,或被以為是男性所為,也錯誤地將求偶過程、競爭使用人類的框架去描述,而且在現實面上,女性要參與這個領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在(被大眾認為的),所以就更難撼動目前的論述。會有以上的情況,都是把男性跟女性分的太徹底所致:試圖把某些特質、行為與特定性別做連結;然而,若遇到像Agnes的跨性別者,或者是Semenya Caster天生就處於「兩性之間」的模糊地帶-雙性人,在從事各種活動時往往會無法完全符合社會期待,所以自己勢必做出改變,或是被剝奪部分的權利。

2021年1月25日

維基編輯快速上手

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有一門課季風亞洲史的老師想要在課堂中推行歷史實作:編輯維基百科,而我剛好就是在維基深耕多年的維基人,就與老師、助教合作在課堂上教學如何編寫維基百科,為了方便同學以後有文字檔查照,架構皆與PPT相同

編輯方式因為所有維基都適用,所以我想要拆開來講,本內容接續上一篇維基百科的規則介紹,但只看這一篇著重實作部分的也是可以,本篇文章旨在介紹編輯的方法,例如說Wiki語法、條目的撰寫架構、注意事項、需要的素材等,其實維基百科自己就有一套給新手看的指南,但我覺得看完就不知何年何月了,因此為了教學,重點在於「快速上手」,能夠在短時間掌握編輯要點就好,有興趣當然歡迎延伸閱讀~


創建新條目

法1:直接點擊紅色連結,就可以進入編輯畫面,如下圖內的紅色連結都代表著尚未創建的條目

▼台灣遊樂園列表,灰色連結是使用者自己選的顏色,與系統無關


這些紅色的字是其他使用者使用中括號「[[]]」召喚出來的,之後會介紹,能夠告知大家台灣的遊樂園還有這一些沒有人寫,有興趣可以來撰寫

2020年12月29日

論2021台灣燈會in新竹市 最初版管制

 








2020/12/29 14:35

2024/5/10 12:40
2020/10/26 下午11:29

台灣燈會
一、展區展期:110年2月26日至3月7日,共10天。
二、展區試營運:110年2月20日、21日,共2天。
參觀時間
一、平日(星期一至星期四):16時至22時(22時30分熄燈)【市府暫訂】。
二、假日(星期五至星期日):15時至22時(22時30分熄燈)【市府暫訂】。
三、各展區閉幕式:109年3月7日(以市府公告時間為準)
展區配置
一、車站燈區:北起中正路、西至東門圓環、南沿林森路,東迄中華路,占地約3公頃,以地面投影及建築物投影為主。
二、護城河燈區:北起文化、信義街,西至世界街,南沿府後、勝利街,東迄林森路,占地約4.4公頃,以東門城為核心(河岸光環境)及古蹟群(新竹州廳、影像博物館、北大天主堂、新竹菸酒公賣局、美術館),搭配不同介面、投影等光雕,營造出屬於新竹市的時代廣場。
三、文化燈區:經國路綠園道、北大公園、文化公園、東大飛行公園,占地約4.2公頃,以客家燈區、原住民燈區、新住民燈區及徵件競賽燈區為主軸,創造異國風情及原土文化之交融。
四、隆恩圳燈區:北起自由路(含三民公園)、西至三民路西側(含巨城廣場)、南沿東大路(含中央公園)、東迄三民路東側,占地約3.8公頃,以國際藝術徵件主軸、隆恩圳上空及公園水岸腹地,沿線設置不同參參展作品,並架設永久光環境,打造親子互動燈區。
五、新竹公園燈區:(交通部主導,屆時以該單位公告為主)。
六、東大路軸線:東大路沿線(北大路及南大路區間,含錦華停車場-主燈區),佔地約3.1公頃,串連起所有燈區,作為最重要的動線,以繁複、連續的燈藝、牌坊沿線佈置迎賓光廊(展期間辦理主題式夜光遊行),成為新竹燈會大道。
本分局責任區為:
一、燈區:新竹公園燈區及後火車站(轉運站)。
二、管制範圍:東南街一巷(含)、光復路二段(含)、食品路及南大路(含)、東南街及西大路(含)。
三、前進指揮所(新竹市立體育館【暫定】)。
交通疏導管制(目前暫定)
一、第1層管制:燈會展出期間僅限行人及警衛、會場作業車輛進入。
二、第2層管制:燈會展出期間僅限設籍於區內住戶(外車禁入)及轉運接駁車輛進入。